中央发文了!入园难、入园贵、教师工资低这样破
发布时间:2018-12-06 10:43

化解择校难题、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涉及民众关心的一系列教育议题,《意见》同时也绘制出中国未来的教育改革路线图。

入园难、入园贵如何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
 

两办上述《意见》规划的教育改革目标包括,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等。

教育部今年7月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每到开学季,家长排通宵为娃报名入园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入园难”似乎依旧存在。

对此,《意见》指出,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意见》强调,要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

中小学课业负担怎样减?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与时间,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

在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意见》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另外,近年来,因为学校放学过早,给不少没时间接孩子的家长带来了“三点半难题”。而此次公布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意见》还强调,要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

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作息。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意见》提出,要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

择校难题怎么破?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

对于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现象,《意见》特别强调,要多措并举化解该难题。

《意见》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

此外,要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

同时《意见》指出,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双一流”大学怎么建?促进高等学校差异化发展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此次发布的《意见》中也涉及到了“双一流”大学的建设问题。

《意见》强调,要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全面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职业教育质量如何提升?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此次发布的《意见》中还涉及到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完善。

《意见》指出, 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对接。

另外,《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评价和服务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明确企事业单位承担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和鼓励政策。

教师待遇有提高?确保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改进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严格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健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改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另外,《意见》还强调,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意见》明确,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
 

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解读《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胡浩、施雨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机会,始终被列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是中国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教育规模,截至2016年底,有51.2万所学校,2.65亿在校学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4%,取得跨越式发展;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4%,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7.5%,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

“在充分肯定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地位需进一步巩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够高,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说。

专家表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动力。

针对诸多教育短板,意见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在学前教育方面,意见指出,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针对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意见要求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针对择校难题,意见明确要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对于百姓关切的许多教育需求,意见也作出了回应。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存在“时间差”?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课外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意见明确要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入学怕被歧视?意见提出,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强化随班就读,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评价、督导检查和支持保障制度。

教师队伍有力支撑着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意见提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